崔致遠是韓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東國儒宗”。
一千一百多年前,十二歲的新羅少年崔致遠乘商船離開故鄉(xiāng)慶州,渡海赴大唐求學。他立志“人百之,己千之”,歷經艱辛苦讀,十八歲便中賓貢進士。此后,他在揚州任職四年多。崔致遠將揚州任職時期撰寫的文集編纂成《桂苑筆耕集》。這部著作對朝鮮半島的文學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如今,在崔致遠故鄉(xiāng)慶州的“韓中友好林”公園內,崔致遠的銅像靜靜佇立。中文、韓文、英文三種文字的碑文講述這位新羅學者遠赴大唐、學成歸國、光耀新羅的傳奇人生。
每年4月,慶州崔氏后人會在慶州的上書莊舉行崔致遠的祭享活動。相傳這里是崔致遠學成歸國后研學立志之地。綠蔭掩映的上書莊,是慶州頗具人文氣息的歷史遺跡。
慶州
這座曾是新羅王國都城的韓國文化名城
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成為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舉辦地
慶州,是崔致遠的故鄉(xiāng)
揚州,則是他人生中閃耀的舞臺
兩座城市因崔致遠結緣
千年之后
這段跨越國界的文化佳話在兩座古都間延續(xù)
自2000年前后,揚州與以韓國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為代表的韓國各界友好人士持續(xù)開展交流合作。
此后的每年10月15日,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組織的代表團幾乎都會來到揚州舉行祭祀活動。揚州市政府將這一天定為“中韓友好交流日”。2007年10月,揚州崔致遠紀念館建成開放。2008年,慶州和揚州結為友好城市,兩城在文化、旅游、青少年、學術等領域交流密切。??
如今的揚州
以運河文化、園林藝術和精致生活聞名
古韻與活力并存
如今,這兩座中韓千年古城
以文化為帆、以友誼為橋
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再次相遇
繼續(xù)書寫跨越千年的中韓情緣
————鏡頭對話————

————編者按————
鏡頭連接時空,影像對話世界?!扮R頭連中外”以鏡頭為媒,影像為記,透過攝影記者的視野溝通中國與世界,呈現(xiàn)多彩的文明交流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