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

<strike id="s1apo"><table id="s1apo"></table></strike>

<ul id="s1apo"><legend id="s1apo"></legend></ul>
  1. tibet.cn
    home

    新能源裝機規(guī)模位居全國前列 新疆“風光”點亮萬家燈火(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發(fā)布時間: 2025-09-09 10:50:00 來源: 人民日報

      華燈初上,首都北京,國家大劇院內燈光璀璨,觀眾正享受文化盛宴;國家圖書館內燈光柔和,讀者正遨游知識海洋。

      數(shù)千公里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哈密等地,一塊塊光伏板匯成“藍色海洋”,一座座巨大風機組成“白色森林”,熾熱陽光和呼嘯大風通過這些“海洋”和“森林”轉化成綠電。

      今年4月,新疆輸送北京的1200萬千瓦時錯峰綠電交易量全部完成,通過“新疆綠電午間發(fā)、北京負荷晚間用”的市場化交易新模式,首次實現(xiàn)新疆午后陽光為北京夜景增添光彩。

      70年來,新疆電力行業(yè)發(fā)生巨大變化,新能源產(chǎn)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

      晨光灑向新疆達坂城風電場,巨大的風機葉片迎風轉動。1989年,達坂城風電場從國外引進了13臺150千瓦風電機組,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風電場。到2025年,達坂城區(qū)已有風電光伏企業(yè)30家、風電光伏項目57個,并網(wǎng)裝機容量達565萬千瓦。

      大風,是塔城“老風口”風區(qū)的日常。如今,林立的風機把大風變成電能。“聽說大風車轉幾圈,轉化的電夠我們家用好久呢!”塔城地區(qū)額敏縣居民楊鴻英說。

      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電網(wǎng)總裝機2.26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1.34億千瓦,占比約60%,新疆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化轉型。

      從引入風電機組到如今建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新疆新能源裝機規(guī)模位居全國前列,綠色動能更加強勁。

      新疆豐富的“風光”資源照亮其他省份的萬家燈火,要多久?7毫秒,就能讓一束綠電跨越2290公里,從天山直抵山城重慶。

      在哈密巴里坤換流站,站長尋傳寶帶領團隊調試新投運的±800千伏設備。這個連接新疆與重慶的能源樞紐,每天將1億千瓦時清潔電能送往西南地區(qū),新能源占比超70%。堅守特高壓一線12年的尋傳寶,見證了疆電外送能力從零到3300萬千瓦的跨越。

      2010年11月,新疆與西北750千伏電網(wǎng)聯(lián)網(wǎng)工程投運,開啟了“疆電外送”的大門。

      隨著一批批輸變電工程建成落地,疆電外送能力持續(xù)躍升,已覆蓋22個省份。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累計外送電量達9463.58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達2785.11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近三成。

      新能源發(fā)電的波動性、間歇性強,大量綠電如何消納?除了外送,“充電寶”集群讓綠電更加可控。

      從烏魯木齊出發(fā),乘車大約兩個小時,便能看到群山環(huán)抱間,阜康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如綠寶石般閃閃發(fā)光。它與上水庫有著484米落差,相當于約160層樓高。沿盤山公路繼續(xù)前行,就到了電站核心區(qū)——地下廠房。這里,4臺可逆式水泵水輪發(fā)電機組正在高速運轉。

      這是新疆首座抽水蓄能電站,也是我國西北地區(qū)首座投產(chǎn)發(fā)電的抽水蓄能電站,“就像一個‘超級充電寶’,用電低谷時,從下水庫抽水到上水庫蓄能,電網(wǎng)高峰負荷時,把水放回到下水庫發(fā)電。”國網(wǎng)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洪濤介紹。

      依托抽水蓄能等傳統(tǒng)儲能與磷酸鐵鋰、全釩液流、飛輪、超級電容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發(fā)展,新疆已建起了“充電寶”集群。今年上半年,新疆電網(wǎng)新增儲能裝機253.33萬千瓦/824.9萬千瓦時,累計達1206.78萬千瓦/4002.23萬千瓦時。11座獨立儲能電站與219座配套儲能電站協(xié)同發(fā)力,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機制,今年上半年已在用電高峰期釋放電量5.7億千瓦時。

      從達坂城曠野矗立的第一批風車,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綿延百里的光伏藍海;從“疆電外送”從零開始的艱難破冰,到建成全國能源資源戰(zhàn)略保障基地,新疆“風光”越來越美好。(記者 賀 勇 李亞楠)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