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在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嘉黎縣麥地卡鄉(xiāng),海拔4900米的世界最高濕地——麥地卡濕地的邊緣,有一個名叫“瑪布爾”的村莊。在藏語中,“瑪布爾”意為“紅色”,這紅色,既蘊含了一段革命的歷史,也代表著藏族老人多吉才覺對黨和國家赤誠的愛。
多吉才覺對黨和國家最初的認識源自村民間口口相傳的瑪布爾的村史和父母的教誨。當年,金珠瑪米解放瑪布爾,在村中豎起紅旗。憑著這一抹紅,人們分割開西藏的新與舊,步步邁進自由和富足的新生活。村莊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而得名。
生活的巨變既書寫進村莊的歷史,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獲得幸福的村民心中。因此,曾經歷過農奴社會的雙親從多吉才覺小時候就常常為他講述黨和國家的好,要他懂得感恩,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一顆熱愛的種子就這樣悄然種在多吉才覺尚且童稚的心中。
圖為多吉才覺家門口飄揚的國旗 攝影:蔣馨悅
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吉才覺對黨和國家的愛愈發(fā)堅定。但是,該如何表達這份愛?多吉才覺一直找尋著屬于自己的答案。偶然的一天,電視屏幕上解放軍高舉紅旗對敵作戰(zhàn)的畫面為他帶來了靈感。“我的村子命名于一面紅旗,我現(xiàn)在吃喝不愁的好生活得益于紅旗的恩情,而在紅旗的引領下,金珠瑪米總能打勝仗。對我來說,紅旗就是一切勝利和幸福的象征。”
于是,從18歲起,多吉才覺開始在家門口自行舉辦升旗儀式。伴著國歌,五星紅旗緩緩升上天空,成為瑪布爾村每月一次固定的風景。10年后,多吉才覺入黨,黨員徽章從此牢牢地扣在他的胸前,成為他感恩的又一象征。
圖為多吉才覺展示親手縫制的國旗和黨旗 攝影:蔣馨悅
多吉才覺對黨和國家的愛也體現(xiàn)在一處平時的小愛好中。2018年起,多吉才覺開始嘗試親手縫制黨旗和國旗。雖然鐮刀和斧頭形狀不算完全標準,國旗上的小星星也略顯圓稚可愛,但是,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多吉才覺真摯的敬愛。他說:“成為黨員后,我總是想著還要給黨、給國家做點什么事情?!睆乃宄旱难凵裰校覀冎肋@話中的真情絕不作偽。幾年下來,多吉才覺閑暇時縫制的紅旗也裝滿了一大袋。
59歲的老人,41年升旗,31年黨齡,6年親手縫旗,四個數(shù)字囊括了多吉才覺執(zhí)著的奉獻,見證了一位樸實平凡的老人如何以動人的真情恒久地愛著為自己帶來幸福的黨和祖國。(中國西藏網 實習記者/蔣馨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